安徽省佛教協會執行會長、巢湖鼓山寺智文大和尚一行蒞臨本寺參訪
陜西名寺古剎:大興善寺--中國佛教密宗祖庭 長安興國寺和興教寺一樣嗎
西安大興善寺位于西安市南郊小寨興善寺西街55號。始建于西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5年),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隋唐時長安佛教盛興。隋文帝統一國家后,復大興佛法,一即位就下令在大興善寺聚集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阇那掘多、達摩及多等名僧和佛教學者,傳授佛法并翻譯佛經,建立了隋代第一個國立譯經館。唐玄宗開元年間,有“開元三大士”之稱的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后在大興善寺翻譯佛教密宗經典,大興善寺成為當時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不空法師等諸位高僧在大興善寺傳法、灌頂弘揚密法,大興善寺因此被尊稱為中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日本弘法大師空海入唐求法期間,曾在大興善寺參學,學成歸國盛弘密法,因此,大興善寺亦被日本真言宗尊稱為祖庭。西安大興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1956年被列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現存寺院建筑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等。2008年,寬旭法師被西安市宗教局禮請擔任西安大興善寺住持。2011年,寬旭法師榮膺西安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率兩序大眾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前來對寺院做整體發展規劃,設計內容主要為突出佛教密宗特色,以恢復密宗祖庭昔日風貌。
印度總理莫迪參觀唐密祖庭西安大興善寺
天音樓
西側的地音樓
唐朝轉法輪殿遺址,礎石二十八個,為唐代遺物
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大興善寺! 長安興國寺和興教寺一樣嗎
大興善寺位于西安城南約2.5公里的小寨興善寺西街。始建于晉武帝司馬炎泰始至泰康年間(公元265——公元289年),距今1600余年。初稱遵善寺。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遵善寺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因寺院在都城大興城的靖善坊中,故易名“大興善寺”。興善也有行善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要大加行善的寺廟。
隋唐時代,長安佛教盛行,由印度來長安傳教及留學的僧侶,曾在寺內翻譯佛經和傳授密宗。大興善寺因此成為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成為中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F存寺院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興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被列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的發源地,大興善寺不僅名聲遠播,同時,它還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個很值得紀念的地方,所以今天,人們便用它的名字命名了一條街道興善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