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3939n"></form>

<noframes id="3939n">

<listing id="3939n"><listing id="3939n"><meter id="3939n"></meter></listing></listing>
    <noframes id="3939n">

      <noframes id="3939n">
      <address id="3939n"><th id="3939n"><th id="3939n"></th></th></address>

      航拍文公嶺:紅二十五軍戰斗舊址

      7月29日,離開鎮安縣城,經過柞水縣的蔡玉窯鎮、曹坪鎮和九間房鄉,我和家人來到秦嶺之巔的文公嶺戰斗舊址。我操作自己的大疆精靈3無人機,對周圍的山峰和谷地進行了航拍——

      日前,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有6處與已公布的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其中,西安藍田縣葛牌鎮東溝村的文公嶺戰斗舊址,歸入陜西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葛牌鎮革命舊址。在此之前,這里不過是藍田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文公嶺位于西安的藍田縣和商洛柞水縣交界之處,乃秦嶺南北分水嶺,海拔大約1666米。這里憑借險要的地勢和陡峭的山坡,成為藍田東南的一道天然屏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藍柞公路從文公嶺經過,連接起藍田和柞水兩縣,溝通了柞水溶洞景區和葛牌鎮革命舊址,使得此地成為一條風景極佳的旅游線路。如今,這里修建起寬闊的平臺,樹立起一塊巨大的石碑,可以看到劉華清題寫的:“發揚革命傳統 建設革命老區”幾個鮮紅的大字。

      1935年2月3日,紅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率部進入陜西境內,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進駐藍田葛牌鎮,建立了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

      1935年2月5日,國民黨四十二師一一六旅旅長柳彥彪帶兩個團向葛牌鎮進攻。紅二十五軍聞訊后,搶先占領九間房與葛牌鎮交界處的文公嶺,與一一六旅進行激戰。從早上到中午,殲敵五個營,其余皆潰逃,這就是著名的“文公嶺戰斗”。

      我在平臺上的石碑前,操作無人機升上天空,回望腳下的觀景平臺,如同一艘巨輪一樣,行駛在崇山峻嶺中。然后,我調轉了無人機頭,向北側的山谷飛去,盤山公路蜿蜒曲折,串聯起一座座不大的村落,景色壯麗,風光怡人。

      為什么這個地方叫“文公嶺”呢?其實,它與唐代杰出的文學韓愈有關,韓愈的謚號為“文”,所以又被稱為“韓文公”。在藍田境內的秦嶺山中,有很多與他相關的寺廟和地名,因為韓愈曾經在這里寫下著名的詩句:“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p>

      文物探秘丨陵川縣王莽嶺發現戰國魏長城遺址 文公嶺戰斗舊址文物現狀

      王莽嶺烽火臺遺址航拍圖

      王莽長城遺址位于陵川縣王莽嶺景區中部,城址東臨輝縣市西峰門、西俯陵川縣境,實晉豫之分界,中州之鎖鑰。這段長城基址沿太行山脊蜿蜒盤曲,大致呈南北向延伸。目前我們能看到兩道城墻,分別沿兩側溝崖分布。墻體修筑是就地取材,主要用石灰巖片石壘砌而成。墻底寬約4米,殘高0.5-2米,縱剖面呈梯形。由于歷史久遠,許多地段已經坍毀,但仍然能時斷時續?,F就我們目所能及,還可看到長城殘址500米左右。

      我們還發現,在兩道長城之間有一片高地,當地群眾稱為“烽火臺”,現在王莽嶺風景區已經在其原址上建成了信號塔。修建信號塔時在臺下發現了大量繩紋筒瓦、板瓦的殘片以及木炭灰燼。這里當為長城的一座城堡遺址。站在臺址上舉目四望,晉豫兩省,盡在眼底,周圍環境,一覽無余。

      王莽嶺戰國魏長遺址

      在王莽嶺戰國魏長城遺址上發現的繩紋瓦殘片

      從王莽嶺長城的走向上看,它是由沿晉豫古道從峰頂向西峰門延伸,直下今輝縣市境,與那一帶的戰國魏長城相連接。我們由此判斷王莽嶺長城應該是河南省境魏長城輝縣段的組成部分。

      早在戰國時代,燕、趙、秦三國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擾,各自在北邊修筑了長城。內地的齊、楚、韓、魏等國為了互相防范,也在自己的領土上修起了長城。前361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以躲避秦國東進的鋒芒。此時,作為魏國都城西北屏障的河內(今沁陽)、共(今河南輝縣市)、汲(今河南衛輝市)就成了關系到魏都大梁安危的關鍵所在。為了防備秦國東侵,確保大梁的安全,魏惠王于前358年和前352年兩次派將軍龍賈修筑了魏長城。

      魏長城基本上沿太行山脊由北向南盤曲逶迤而下,大致南北走向,它北起林州市的西北部,經輝縣南村鄉、張村鄉,衛輝池山鄉、太公泉鄉、唐莊鄉直到新鄉市北站區,綿延百余公里。

      戰國魏長城示意圖(底圖來源于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根據有關考古資料,在河南省境內還保存有長城城堡和烽火臺遺址,可能與王莽嶺長城城堡、烽火臺為同類型建筑。如在衛輝市池山鄉歪腦自然村灰心腦山峰最高處,還有一處長城城堡遺址。城堡東西長29米,南北寬26米,略呈方形園角,筑有內外兩道石墻。其中東外墻與長城共用,外墻寬約0.8米,內墻寬約1米,要塞內還建有一個面積約20平方米的石筑房屋,緊靠內墻的南端挖有5個圓形和半圓形的石窖。在北外墻與長城夾角處建有了望臺。在要塞內發現有戰國時期的銅箭頭,筒瓦和石斧、石鏟等遺物。在池山鄉最高峰上還發現一處面積約30平方米的烽火臺遺跡。

      除了這條依然雄峙于太行山脊的長城外,新鄉還有一條同時期修筑的土筑長城,那就是與之隔河相望的魏國卷(今河南原陽縣)長城,它與魏國太行長城構成一條完整的防御工事,成為魏都大梁的屏障。魏長城在戰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方面均產生過重大作用,而且在我國古代長城史和古代建筑學方面有著重要地位和價值。

      王莽嶺戰國魏長城衛星地圖(底圖來源于百度衛星地圖)

      當然歷史上對于這段長城的國別、年代也是有爭議的。從明清之際的學者顧炎武、顧祖禹到近代的長城史專家都提出了不同的論斷,大致有魏長城、韓長城、趙長城、智伯長城等多種說法。曾有專家認為林縣境內的城墻遺址就是趙南長城。1986年11月,趙南長城被河南省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河南省將林州段、輝縣段、衛輝段、鶴壁段等長城合并稱為“趙南長城”,列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在相關縣市境內樹立了“趙長城”文物保護標志碑。

      趙南長城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修筑的?修筑的具體起因又是什么呢?《史記·趙世家》載:“(趙肅侯)十七年,圍魏黃,不克,筑長城?!壁w肅侯十七年,即前333年,趙肅侯出兵圍攻魏國的黃城(今河南內黃縣西北),但是沒有取勝,為了防備魏國報復,于是便采取了修筑長城的防御措施。這段長城西起河北武安市西的太行山,沿滏水曲經磁縣、邯鄲南部,又沿漳河故道北岸向東北肥鄉、曲周延伸,大致呈“v”形。后人為了和趙武靈王修筑的塞北長城相區別,分別稱為“趙南長城”和“趙北長城”。

      考察組專家認為,將河南省境內的長城稱為“趙長城”無疑是錯誤的。首先,漳河以南的安陽、林州、輝縣都屬魏國領土,趙國不可能深入到他國腹地來修筑長城;第二,即便趙國筑長城也應該是建成東西向的防線,以備南方魏國,而不可能沿太行山修筑南北向的長城。所以,合理的解釋只能是魏長城。

      王莽嶺戰國魏長城遺址

      這次考察對于山西省境內的長城分布是一重要發現,它的價值不僅展示了兩千多年前太行山先民堅韌不拔的精神和追求和平的信念,也讓我們今天的人們深刻感受到這座人類文明的見證物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

      王莽嶺戰國魏長城遺址

      (文中部分圖片由王莽嶺風景區工作人員提供,特此感謝?。?/p>

      來源:太原

      番禺|化龍這座炮臺,曾是“中法戰爭珠江口最后一道防線”,舊址現入選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快訊 文公嶺戰斗舊址文物現狀

      喜訊!

      2019年5月1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了

      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其中化龍鎮沙路炮臺舊址入選!

      沙路炮臺始建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為鞏固海防、防止外敵(當時是法軍)偷襲廣州,在珠江口修筑了三道防線,其中:

      第一道防線在虎門

      二道防線在大虎島、小虎島

      第三道防線也即是最后一道防線就在化龍的馬腰崗!

      據悉,當時張之洞在扼守獅子巖進入省河要沖的長洲島及珠江兩岸,準奏修建了長洲、沙路、魚珠、牛山、平崗東山等5所炮臺,尤其是沙路炮臺、長洲炮臺魚珠炮臺隔江相望,形成了“五虎擒羊”的態勢,共同構成了廣州城江防的重要防線。1938年廣州淪陷,日軍摧毀炮臺。

      2008年12月,見證珠江百年歷史的沙路炮臺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番禺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展開沙路炮臺考古清理,確認“沙路炮臺”現存炮池9座,其中3座位于兵崗,6座位于馬腰崗,炮臺之間有步道連通。

      知多D

      5月1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有174處文物入選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廣州共有五處入選,分別為:位于越秀區北京商業步行街的北京路古道遺址(含拱北樓遺址)、位于番禺石樓鎮石一村的善世堂(含風水塘)、位于白云區均禾街均和墟的平和大押(含六角亭)、位于番禺區化龍鎮沙亭村的沙路炮臺舊址、位于越秀區越華路116號省輕工業廳大院內的楊匏安舊居。

      這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你覺得哪個最有吸引力?

      越秀區北京路古道遺址

      番禺區石樓鎮石一村善世堂

      番禺區化龍鎮沙亭村的沙路炮臺舊址

      白云區均禾街均和墟的平和大押

      越秀區越華路楊匏安舊居

      【記者 龍de傳人】

      【編輯 子禾】

      通訊員 化龍宣傳

      來源:微社區e家通化龍飛升(微信號:xxsbejthlfs)

      文公嶺戰斗舊址文物現狀自由行旅游攻略

      • 航拍文公嶺:紅二十五軍戰斗舊址

        7月29日,離開鎮安縣城,經過柞水縣的蔡玉窯鎮、曹坪鎮和九間房鄉,我和家人來到秦嶺之巔的文公嶺戰斗舊址。我操作自己的大疆精靈3無人機,對周圍的山峰和谷地進行了航拍——日前,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有6處與已公布的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其中,西安市藍田縣葛牌鎮東溝村的文公嶺戰斗舊址,歸入陜西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葛牌鎮革命舊址。在此之前,這里不過是藍田縣第四批


      • 文物探秘丨陵川縣王莽嶺發現戰國魏長城遺址

        王莽嶺烽火臺遺址航拍圖王莽嶺長城遺址位于陵川縣王莽嶺景區中部,城址東臨輝縣市西峰門、西俯陵川縣境,實晉豫之分界,中州之鎖鑰。這段長城基址沿太行山脊蜿蜒盤曲,大致呈南北向延伸。目前我們能看到兩道城墻,分別沿兩側溝崖分布。墻體修筑是就地取材,主要用石灰巖片石壘砌而成。墻底寬約4米,殘高0.5-2米,縱剖面呈梯形。由于歷史久遠,許多地段已經坍毀,但仍然能時斷時續?,F就我們目所能及,還可看到長城殘

        2022-01-09
        625 3
      • 番禺|化龍這座炮臺,曾是“中法戰爭珠江口最后一道防線”,舊址現入選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快訊

        喜訊!2019年5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其中化龍鎮沙路炮臺舊址入選!沙路炮臺始建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為鞏固海防、防止外敵(當時是法軍)偷襲廣州,在珠江口修筑了三道防線,其中:第一道防線在虎門第二道防線在大虎島、小虎島第三道防線也即是最后一道防線就在化龍的馬腰崗!據悉,當時張之洞在扼守獅子巖

        2022-01-21
        963 89
      • 廣州新增31處市級文保單位 《第九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青云書院、東平大押舊址等文物

        東平大押舊址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攝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卜松竹)《第九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日前由廣州市政府正式公布,青云書院、東平大押舊址、長洲曾氏宗祠、天南圣裔祠、九成書院等31處文物史跡入選。據記者統計,此次獲選市級文保數量最多的是番禺區和荔灣區,分別有14處和9處,荔灣區、黃埔區、增城區各兩處,從化區、海珠區各一處。在此次入選的文物史跡點中,不乏廣州市民非常熟悉

        2022-01-09
        409 35
      • 文物面對面丨法國永和公司造船廠舊址

        造船廠舊址法國永和公司March15,2020起始年代:1916年地理位置:位于濱海新區海河北岸新胡路8號。保護級別: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重要地位它曾是中國華北地區骨干造船企業和塘沽造船業的主力軍,是中國近現代造船工業發展的歷史見證,是重要的工業遺產。船廠初建1916年,法國商人在塘沽海河北

        2022-01-10
        1865 8
      • 文化宿遷的印記·雕塑|宿北大戰遺址公園再現輝煌戰史

        (速新聞記者孫軍賢)“慕名前來參觀,門前這組雕塑令人震撼,更沒想到這里的公園建設得這么好。家門口的紅色景點,絕對值得一看!”1月8日上午,冒著嚴寒前來宿北大戰遺址公園參觀的市民包先生忍不住贊嘆道。位于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鎮白鹿湖社區的宿北大戰遺址公園,占地約230畝,分南北兩區建設,總投資約1.5億元。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景觀面積約12萬平方米,南區部分采用戰壕的設計理念,總長約40

        2022-01-02
        948 84
      • 文物面對面丨探訪亞細亞火油公司塘沽油庫舊址

        亞細亞火油公司塘沽油庫舊址起始年代:1915年地理位置:天津市濱海新區海河北岸,海河隧道東側保護級別: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建立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西方列強用大炮轟開了封閉的國門,包括天津在內的16個沿海城市被迫開放,西方列強紛至沓來,爭先搶占中國市場,進行經濟滲透和掠奪。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6月16日,荷蘭皇家石油公司創立,專門從事石油開采;1


        2022-01-10
        1618 80
      • 文物古跡 | 中國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司令部舊址(圣麓公園)

        中國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司令部舊址,2013年10月23日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大理鎮上末村委會清碧溪南側,屬軍產。始建于民國20年(公元1931年),由滇軍第一旅旅長劉正富興建,作為旅長官邸。1941年至1944年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一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舊址現存有主樓(五鳳樓)一幢、兩耳房、木方亭、石亭、凈碧泉等,占地10畝。解放前,為國民黨滇西駐軍首腦人物的公

        2022-01-18
        1990 8
      • 萬寧踏頭遺址 六連嶺革命根據地舊址入選海南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日,省政府公布了海南省第四批3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萬寧市東澳鎮的踏頭遺址和萬寧市和樂鎮的六連嶺革命根據地舊址入選其中。踏頭遺址出土的文物踏頭遺址位于萬寧市神州半島上,是一座典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沉睡了三千多年被考古人員發現,在海南實屬罕見。踏頭遺址已出土的文物有石錛、石斧、石刀、紡錘和許多精美的陶器藝術品等等。踏頭遺址由五個小山丘組成,形狀像一條滾動的龍,每個小山丘都埋藏著

        2022-02-09
        731 1
      • 鐵嶺文物古跡:開原橫濱正金銀行舊址,108年歷史的日偽建筑

        鐵嶺開原,一座歷史悠久、古跡眾多的城市,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歷史上更是作為軍事重鎮,素有“遼北鎖鑰”之稱。而有著一千多年歷史、我國北方最大古城的開原古城,周長達6.5公里,曾是歷史上東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之地,歷史上曾是大金國、東遼國、東夏國三個地方政權的都城,因此有“六朝重地、三國故都”的美譽。鐵嶺:開原橫濱正金銀行而走入近代,開原也沒有落寞,1

        2022-01-14
        1972 36
      • 章丘新發現3處文物點,2處戰國—漢代的遺址,1處清代墓地

        記者5月7日從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濟南至濰坊高速公路考古勘探目前已經完成,沿線共發現13處文物點,其中11處為新發現文物點。章丘境內新發現3處文物點,兩處為戰國—漢代的遺址,一處為清代墓地。濟南至濰坊高速公路項目是山東省“九縱五橫一環七射多連”高速公路網中“射三”線的主要部分,是山東省重大項目之一。西接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東環段,終點順接濰日高速濰坊連接線,并與濰日高速聯網。項目主線全

        2022-01-13
        837 48
      • 喜訊 / 小河口會議舊址被公布為第七批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喜訊近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了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小河口會議舊址被公布為第七批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至此城固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增加至14處。小河口會議舊址位于城固縣小河鎮小河村,1932年10月中旬,紅四方面軍經鄂北、豫西,從商縣進入陜西境內。同年12月初,紅四方面軍到達城固小河鎮。這是紅軍在艱苦的征途上,駐扎的第一個集鎮,戰士精神大振,在

        2022-02-08
        964 19
      • 探訪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金公祠——鄂東南大山里的革命舊址

        在鄂東南的大山里,有一處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金公祠”——原中共大冶中心縣委舊址。舊址位于大冶市南部20多公里的殷祖鎮南山村,歷史上這里是著名的南山頭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大冶地區南山頭革命根據地是鄂東南地區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革命先輩在這里生活和戰斗過,大冶市有名的革命將領也是從這里走上了革命的征途。在群山環抱中,松柏掩映下的“金公祠”是一棟磚木結構的

        2022-01-10
        1152 64
      • 全省首批革命文物名錄公布!咸安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上榜

        全省首批革命文物名錄公布!咸安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上榜香城都市報訊(記者龐赟)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廳核定公布了湖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共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018處、可移動革命文物2810件(套)。其中,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包括了我市的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據介紹,全省將以此次革命文物名錄公布為契機,持續推進全省革命文物排查、認定工作,繼續分批次公布全省革命文物


        2022-01-07
        1039 4
    1. 點擊查看更多